



近日,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铖作为武汉市九三学社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受邀作客由武汉市政协办公厅与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政协论坛》节目,与各界专家共议如何推动武汉大健康产业步入快车道,并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发表见解。
破解科研与市场脱节:让企业成为创新主导者
龚铖在节目中指出,武汉的生物医药人才优势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如何以市场需求引导科研方向成为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创新药产业面临的瓶颈,他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优质技术项目面临融资困境,主要源于市场投资信心不足;二是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科研人员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实践经验。
为解决这些问题,龚铖提出要创新制度引导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唱配角”,由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唱主角”,提出真正的市场需求。他还建议扩大“揭榜挂帅”机制的应用范围,提高科研项目的市场对接效率。
突破三大要素瓶颈:人才、金融与数据协同发展
在谈到产业链发展的关键要素时,龚铖强调人才与金融的相辅相成关系:“人才丰富了,金融就不是问题。”他特别提到苏州的“技术经理人”模式,值得武汉借鉴。
针对短板,龚铖分析指出,首先是缺乏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龙头企业带来的人才聚集是当地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是武汉在创新药和传统医药工业方面与一线城市还存在差距,需要加强产业与科研人才的结合。
在数据要素方面,龚铖认为当前主要卡在三个环节:“分享、确权定价和安全保护。这些问题单靠某个企业或创新团队难以解决。”他透露武汉市已成立专门的国有企业,致力于整合各方需求,快速形成解决方案。
布局未来赛道:生物制品与中医药并重发展
展望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龚铖判断生物制品和精准个性化治疗将逐步替代传统化学药份额。国际上销售额最大的产品都是生物药、生物制品,需要整合市场力量、龙头企业、研发资源和临床资源,围绕大单品或生物制品重点布局,这是未来必须押注的赛道。
同时,他也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如何发挥国有引导作用,推动市场协同发展,包括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做好中医药和全民健康管理,这是需要系统谋划的重要课题。